我们的思考 Think

新闻详细

首页  > 我们的思考  > 台湾专栏 > 新闻详细

记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2009年艺术介入空间计画之板头社区个案

发布时间:2015-08-11作者:来源:浏览次数:4312

记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2009年艺术介入空间计画之板头社区个案

林纯用撰写2009年9月19日

攝影/李正書

 

「艺术走进来,社区不一样」-在乡间小路遇见顶真的创作壁画


古笨港、板头厝故事的背后– 谈古道今

 

  板头社区位于新港(嘉义县)与北港(云林县)之间北港溪的南岸,当高铁南下一进入嘉义县境越过北港溪时,从右边车窗望出,即是新港乡的板头厝。若是开车从新港市区出发,顺着嘉164、159县道往西行一过高铁高架的下方后,立即义入右手边的小路,便可到达板陶窑。沿途每隔一小段距离就会出现颇富创意的艺术装置,像是竖立枕木所形成的「大川诗道」及一只只的白鹭鸶①,或是引人会心一笑的「观龙亭」之蛟龙出没时辰表,其内仿旧的镀锌板白漆有些脱落,上写着南下、北上不同的时刻,初看时完全联想不到那是高铁在此经过的时刻。此外,县级国宝的嘉义客运售票亭外停放着铁皮公车、复原的糖铁板头厝车站,让时光停留在三、四十年前,你仿佛仍可嗅到当年人群熙攘的景况。而这个小小的村子内还有顶菜园乡土馆、旧河道土豆干(黄水水的文化工作室)、二级古迹水仙宫,板陶窑、陶华窑两个交趾、剪黏文化园区,其所生产的素材供应着台湾各大小庙宇的剪黏装饰材料,配合在地多元的文化景观,这里已是名符其实的艺术村。

 

 
復興鐵橋-台糖舊鐵道


  

  进到村子,会看到台糖旧铁道由南向北贯穿于整个村庄,据了解此段糖铁于1917年开始担负起新港(奉天宫)与北港(朝天宫),甚至是嘉义与云林两地之间重要的载客运输工作。高峰时期,一日的载客量可达到五千多人,可以想见当年的风光,客运业务一直运行了65年,直到1982年才功成身退。其后政府在民国87年时想将跨越北港溪的复兴铁桥拆除,在地方文史团体的奔走下,加上古笨港文化遗趾(崩溪缺)的抢救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铁桥才得以被保存下来,并于民国90年正式登录为嘉义县历史建筑。板头厝的社造愿景「相信有一天火车ㄟ转来」,在此展现无遗。

 

 
新港阿兄馬賽克作品 
  

  古笨港遗址、板头厝县丞遗址的挖掘及始建于1911年的复兴铁桥被列为历史建筑后,文建会拨款3390万元将此一区域予以整建、保存及修复,工程包括了部份桥墩保固②,枕木、护栏、新建观景台及一座仿十三行博物馆外观的地标性的景观墙,矗立于北港溪南岸,而形成为考古实境展示的「古笨港考古园区」。而由嘉义县板陶窑文化发展协会(以下称协会)所执行的「古笨港越堤及周边环境景观空间改善计画」的剪黏越堤墙面,便是交错在这,有着台湾移民史上重要时空的位置上③。

 

 
板陶窯負責人陳忠正先生


  所以一开始协会理事长陈忠正(以下称陈忠正)对于越堤的交趾剪黏构图,原是以「唐山过台湾」做为思考主轴。事实上,他很早以前就有心计画于越堤上制作全台湾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交趾剪黏墙面,以体现他志在将板头厝形成剪黏交趾艺术村的雄心及创造板头厝历史定位的意图。甚至对于堤坝墙面的使用,协会也早已取得相关管理单位的许可。所以当去年文建会匆促向各县市政府推出「艺术介入空间」计画时,协会在王嘉慧小姐的知会下④,才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计画的撰写与空间取得的工作。


大时代下的剪黏工艺– 陈忠正与在地关系

 

  要谈这个计画前,应该先简单的陈述台湾剪黏这项工艺的历史,在百年内它已然历经了许多的转折,若由此来观看台湾的近代史是个有趣的切入,因为工艺技法的改变常是伴随着材料取得之难易。日治时期的剪黏主要以碗片为主体,因为日本的瓷碗质地较薄,可用钻刀切割。战后的台湾由国民党接管,传统工匠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活可接,后来因为台北龙山寺要翻修,可是台湾的陶碗太厚,不利切割,而日本碗又因政治关系,不易取得。恰巧庙方有位委员在经营玻璃工厂,那次的翻修遂以玻璃取代碗片,成为当年及后来剪黏的特色,但是玻璃在户外是相当不容易保存维护,尤其热胀冷缩对其影响最巨,一场西北雨或是台风便可造成损害。

 

   从这里再转回来谈谈台湾剪黏与陈忠正的关系。陈忠正国中毕业后即跟随林再兴(姨丈)学习剪黏与交趾陶这项传统工艺⑤,据他说,当年的师徒关系也经常伴随着亲戚关系,亲戚间互相牵成。而早年嘉义要烧交趾(瓦斯窑)都得到莺歌,当时烧一窑的费用就可以抵上一甲地。因此,三十八年前林再兴便同姐夫郭庆助大胆地在嘉义设置了第一个瓦斯窑,如此可大大地减低制作交趾陶的成本,而剪黏的材料则依然以彩色玻璃为主体。直到二十年前,嘉义县义竹乡下溪州凤山宫要做剪黏,找了郭庆助与陈忠正,他二人便想要说服庙方以烧陶的方式来取代玻璃,便领着庙的主事者到基隆的狮头岭去看一座小庙,其屋顶剪黏装饰就是以陶片做成,有这实例在前,庙方遂应承由其二人接下凤山宫的剪黏,而凤山宫便成为南台湾最早以陶瓷做为剪黏装饰材料的庙宇,完成后,双方都非常满意,也避开了玻璃较为容易损坏的问题。虽然一开始陶片的颜色没有玻璃丰富,尤其是高彩度的大红与翠绿,尔后这些问题一一被克服,这样的方式也就流传开来,顺利的取代玻璃在剪黏工艺的地位⑥。遂后陈忠正引入了瓦斯隧道窑及马赛克模具机械,不断地改进各项生产技术,在质与量上都大为提升,成为台湾剪黏材料的主要供应者⑦。并在五年前开始进行交趾陶、剪黏精致化、艺品化,甚至是艺术化的工作。

 

 
唐山過台灣示意圖(第一次發想)

 
  但陈忠正并不以此自满,已经拥有几间工厂的他,认为应当对地方有所贡献,近年来积极投入社区环境改造的工作,从板头厝的台糖旧铁道沿线的环境整理与艺术化,到「艺术介入空间」的越堤大壁画。事实上,在嘉义县政府完成「古笨港考古园区」后,受限于人力,园区周遭景观曾一度疏于管理,而致荒草漫漫、植栽枯萎。由于陈忠正及谢秋缎夫妇二人,本身为土生土长的板头人,就义无反顾地跳出来带着社区居民,开始一步一脚印地,照料起这片园区的一草一木,最让人可以感受到在地智慧的是,利用两棵已枯死的景观树木主干,做成的新港阿兄、阿嫂大型立体马赛克雕塑⑧。而原来园区旁的荒地也转变成为一池香水莲花与美感角落,尔后才进一步有将越堤缀以交趾剪黏的大型计画,并顺利地被选入「艺术介入空间」全国十五件计画的其中一案,也是唯一以传统工艺为主要创作的计画,现计画已全部完成。

 

贯者为师的壁画创作– 「顶真精神」

 

  从去年十月计画由文建会核定后,陈忠正就开始积极与云科大聂志高老师讨论设计。由于评审委员建议大型户外空间,设计元素或可去繁从简,所以设计图稿从传统庙宇式的「唐山过台湾」转换成现代社会主义式的,可后来又完全推翻这一主题,转变为以在地原生树种「苦楝」为题。聂志高说明在板头厝这地方,冬天海风凛冽,一般树木生长不易,而苦楝这一台湾原生种的树木却能生长得最好。它春天会开出白花,夏天则为绿叶,秋天则结成黄色果实,入冬后全树呈现枯枝的假死状态,以待来春再放花蕊。所以一开始他设计了四棵苦楝分别代表四季变化,后来认为四棵不够整体,最后征得社区同意,以一棵树来涵盖、展现四季的意象,后来定稿送审通过,协会才开始施作。

 

 
不斷修改之示意圖

 
  越堤现场施作前,要准备的剪黏苦楝花需有一千多朵,这部份用掉了一千多只特制的白瓷大碗,及不知多少的紫碗,而每一朵由熟练的师傅制作,各要三个多小时,所以光是准备白花这部份就至少需要五千个工时。其他如烧制高温瓷碗及交趾陶(苦楝的共同昆虫),剪出叶片、果实,收集酒瓮还得花上许多时间。五月中下旬终于开始现场施作,从壁面整理、放样(打底稿)、锁壁虎、绑白铁条、放白铁网,之后才能上混凝土,塑造树的大型,最后才是现场剪黏与修饰。现在越堤剪黏工作已快完成,白花、绿叶、果实与枝干的整体效果与地景相互融入,它就像乡间的苦楝树展现强劲的生命力,却又低调而不会突兀于大的地表之上。

 

古笨港越堤大壁畫完成照片。(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提供)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2


  负责此次剪黏工作的三位师傅⑨,每个人都至少有二、三十年以上的经验,当八月三日至现场访问时,几位师傅正在鹰架上做「冬枝」收尾的部份,笔者亲眼见识何为「顶真」精神。踩在约二层楼高的鹰架上,看见一位师傅正在用毛笔做泥水润饰,便问:「这么高的地方,从下面根本看不见粗细差异,需要做到这么细吗?」只听师傅淡淡地说:「嚒是要照起工做(台语)。」相对于现代人因讲求效率而急于求成的现象,对照出他们对一件事的「顶真」态度,笔者看到了真正的台湾价值。也想起了几天前访问陈忠正,他说的「贯者为师」。这句话以台语念,很容易听成「高者为师」,后来在其解释之下,才明白那是林再兴时常向他提及的一个道理,一项手艺能够完完全全的融会贯通者,也就出师了,也才够资格被称之为师。但笔者从这些剪黏师傅身上,对「贯者为师」还有多一层的体认,那是对一件工作能够贯彻始终的认真对待态度,不是为了向别人交待,而是一种自我要求。

 


 師傅工作狀況

 

示范性意义的建立– 温润的在地创作

 

  今年(2009)八月三日当文建会「艺术介入空间」的五位审查委员再次来到板头厝的越堤⑩,一致给予了这个计画最高的评价。除证明当初的设计方向是正确的,更主要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实在是无可挑剔。但计画在执行时尚有一个小插曲,过程中,有人认为越堤这壁面地点过于偏僻,似乎不是一个好的设置地点,以至于协会又修正出一个板头厝车站的改造计画,后来审查委员认为作品设置地点不宜更动,还是应维持原地点为好,待执行成果出来之后,也体现出此次审查委员的用心及投入。通常审查委员与计画执行者间,常出现对立的状态,而在越堤计画中,这两者间的磨合显得恰到好处,各自紧守其专业本份又能不失弹性地相互调整。乃至于业务单位的期中审查主持人文建会二处的刘永逸科长说:「艺术介入空间是第一年执行,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有好的案例来诠译,而越堤大壁画以社造的方式为起点,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感的设计,柔性地将艺术带入公共空间,正可为我们的『艺术介入空间』下一最佳的注解。」 

 


10月17日成果展示活動。(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提供) 
 

  根据实地走访与观察,「艺术介入空间」中十五个计画区内,不只古笨港在最后的视觉呈现上令人惊艳,其余十四个社区的创作也令人感受到在地文化的生命力。也许当我们在观察、检验整体计划的同时,若也能关注艺术介入社区或社群时的软体建置过程(例如:民众参与、社区互动、在地发声、地方发展、环境问题、议题发酵……),而不仅止于结果上或视觉上所呈现的最后硬体实相,那么我们将可让全国民众看见更多的典范、更温润、内化而持久的心灵创作,我们也将能更深层的看见在地居民在公共与艺术之间的付出,是同等的令人感动。

 
  此外,在「艺术介入空间」的计划案中,文建会提供整体计画概念与经费,直接交付社区执行其各自的方案,较之以往其他计画得通过县市政府层层负责有所差异,想来是希望借此方法直接与社区民众互动,尝试政策「由下往上」的可行性。这样的中央政府直接面对社区或基层的美意,于实际执行时,诸多行政流程却仍得转呈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却又不需负担经费预算或业务执行的责任,似乎增添了许多模糊地带,而权责不明。因此笔者建议,若能将行政更精准的划分责任,或更有效的统整行政资源,使整体行政流程得以更加直接与简化,对于「艺术介入空间」的执行与推动将会更有效益才是。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几次走访陈忠正,在其低调的内敛性格及自谦为匠人的言谈之中,感受到了谦卑的伟大力量,就如苦楝树一般,似乎很寻常,却饱含着台湾民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文建会以「艺术介入空间」做为「台湾生活美学运动」的启动,试图在民间寻求力量的来源,并在新港板头厝来执行,笔者认为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虽然文建会踏出这一步踏得辛苦,却有了最大的回报,而这应其累积了近二十年的社造心路历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与做法。

 

   

古笨港越堤大壁画基础资料


执行单位:嘉义县板陶窑文化发展协会


计画主持人:陈忠正(板陶窑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


设计协力:聂志高(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创新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剪黏师傅:陈远志、李茂得、陈荣冠


壁面主题:四季(以苦楝树的春花、夏叶、秋果、冬枝等不同风情来表现)


尺  寸:壁面全长约40公尺,最高处约5.9公尺


材料技法:碗片、交趾烧、酒瓮,传统剪黏施作工法(技法特点:碗片剪黏在
台湾约为从清朝到六十年前的庙宇屋顶装饰的主要方式,现已甚少
使用,几年前台北保安宫执行古迹修复时,亦曾使用此法。)


工  序:1.事前准备:草图、审稿、定稿、烧制高温瓷碗、制作苦楝花叶、烧
制交趾陶共同昆虫、收集酒瓮。
2.壁面现场:壁面整理、放样(打底稿)、半立体处锁壁虎、绑白铁
条、放白铁网、上混凝土塑形、现场剪黏、修饰。


维护管理:将枝、叶、花等较易受损的部位设计于高处,避免游客用手直接触
摸。在较低处的花、叶、果实的底部填实混凝土,加强其牢固性。
四周由乡公所加装监视器。

 

 

本文曾登载于:
1.文化探针电子报-创意ABC-社群艺术专栏;
2009/12/31;http://www.ncafroc.org.tw/abc/community.asp?nowPage=5
2.Taiwan news国际财经文化月刊;2009年9月
 

注:

①为板陶窑的师傅所制作的白鹭鸶造形马赛克拼贴。

②部份桥墩在去年的台风过后毁坏,现已禁止游客走上铁桥游览。由于被冲毁之桥墩位于急水区,加以嘉北线早已没有营运,目前政府并无复原桥墩的计画。事实上,1943年就曾发生过断桥事故,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

③相传明末颜思齐率三千余众由古笨港上岸,当地居民对此历史事件非常重视,虽然其登台的实际地点一直无法确认,但这已无关乎这一历史事件对当地的影响。

④王嘉慧原任职于新港乡公所的游客服务中心。

⑤林再兴为国宝级民族艺师,现已八十多岁,其所传授之剪黏与交趾烧为泉州派这一系统。台湾剪黏与交趾陶中的泉州派传承:柯训云→洪坤福→石莲池、梅菁云→林再兴→陈忠正→陈远智、谢东哲、谢锦旭、陈荣冠、王盟勋。

⑥民国70年代后以烧陶方式制作剪黏,师傅们称之为淋汤或南烫(台语音)此种改良手法一直沿用至今。

⑦笔者于2009年7月31日采访陈忠正,其师承与台湾剪黏的演进由其口述,笔者整理,并部份引用板窑板网页资料。

⑧原枯死之景观树木为「古笨港考古园区」执行周边景观改造工程时所栽种,由于当初是成树移植,浅根,当其中两株大树枯死后,当地居民担心树干倾颓而造成危险,本想直接挖除,后来众人发挥大智慧,将原来的枯干当成基座,再将其塑造成微笑农夫与农妇的造形。

⑨陈远志、李茂得、陈荣冠先生。

⑩当日现场勘查,文建会所聘审查委员为谢佩霓(高美馆馆长)、孙华翔(国艺会总监)、陈建北(南艺大教授)、顾世勇(南艺大教授)、郭瑞坤(中山大学教授),主持人刘永逸(文建会二处视觉艺术科科长),另有嘉义县文化处副处长陈国章陪同。出席者为聂志高教授、陈忠正理事长及社区居民。



分享到:
标签:
您好,是时候升级你的浏览器了!你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的过期版本,Internet Explorer 8 可以为你提供更快、更安全的浏览体验,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立即下载